专注产品战略和用户体验

华为订单可视化

如何让华为与代理商更高效互通?

订单可视化 用户研究 | 产品策略 | 交互设计 | 视觉设计
华为与代理商伙伴间的难题
华为在全国范围拥有着庞大的业务,一直以来与合作伙伴保持紧密的合作,贯彻合作、开放、共赢的渠道策略。其中渠道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总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。总经销商主要承担华为企业业务授权产品的销售目标,提供物流、资金和二级渠道支撑平台。二级渠道伙伴则直接面向最终客户。
然而目前使用系统时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:二级代理数量多、事情杂,而华为没有一个成系统的支撑平台,需要有一个固定的传递和说明。总代对二代服务有缺失。供应链目前成为问题的焦点,需要让总代承担起对二代的供应链服务的责任,包括华为提供订单状态可视化等。
面对这个情况,华为找到了DC,希望通过合作打造一个更高效的订单可视化系统。
全面谋划,制定方略
我们策略的首要目标是围绕利益三方共赢,关注着用户在做什么、要做什么、是否合理,如何才能更合理。
我们重点关注用户、场景及环境,主要梳理宏观、中观、微观三
个层面信息,研究结果结合着用户日常工作、用户期望与痛点、
研判设计方向支持设计创新三个方面。对典型用户实施定性研究
与定量研究,研究角色包括二代和总代等数十家代理商用户。
用户洞息,挖掘痛点
我们重点着力于渠道结构情况、公司概况、角色关系、角色画像、工作节点等,综合分析出一系列待改进的问题。
二级代理
渠道问题:总代倾向于过货,二代需要跨级联系华为;
主要痛点: 货期问题有时总代不能告知,转问华为,又找不到合适的人,需要协调的角色又太多。担心总代是否有及时下单,是否有等待凑单情况,以及总代下单时候,是否真实正确使用激励。
需求概括: 对信息的需求,希望越多越好。
总代理
态度:将信息开放给二代非常抵触
需求:二代了解具体信息对于总代是有压力的,会造成误解,有可能造成沟通成本更高;
希望是共享信息,而不是开放全部信息吗,可视化就可能变成吐槽的平台,会演激化矛盾,对于非正常的PO,可视化会让总代会非常被动
需求概括: 建议相关信息越少透漏越好
直面痛点
业务机制:
友商华三公司直接在网站上开设了面向二代、总代的订单查询系统。对其总代有时间要求,审批完后3天,总代要和二代签署合同,有效地压缩了时间。提供给二代互动沟通服务,二代如有急单、特殊需求,有供应链专员及时反馈处理,直接快速响应接近最终客户的需求,缩短了公司与用户的距离
订单、发布通知书环节:友商没有发布商务通知书这一环,总代下单之前的环节非常敏捷。
订单、发货:华为发货跟踪只有总代,只占30%,后续情况不能反映出来;而友商由总代跟踪信息,信息掌握最全面。
订单信息上也提供更多关于发货具体数量时间的管理追踪。
友商
华为、总代、二代有现实问题,二代需求明确但不能呈现。
面临的:总代凑单、订单信息二代不可查;总代晚提交订单;华为审核时间长;总代提前下单。
更轻盈的配合流程
1、解决总代凑单、订单信息二代不可查的系统
目标:所有订单信息可视(包含凑单)
尊重总代的部分订单信息不公开需求,可以在订单信息中选择是否公开给二代。但是这需求需要向华为请求审批。而对于二代可以看到订单的状态。
这样安排不仅可以影响总代现有业务模式,也可以让二代知道订单状态,推动信息透明,暴露订单流程痛点,让二代了解真实进展。
2、提升总代提交订单流程效率
总代因为华为政策,为了获取更多利益,凑单,与二代正常沟通时间过长,晚提交订单
修改分销订单的100w规则,降低门槛。二代可以在提交订单需求的时候,标明不凑单,但是对总代要有利益补偿。若要避免损失利益,则允许总代有凑单行为。参考友商华三,订单可以随时提交,所以可以开放详细订单信息给二代,订单大小与总代利益关联较弱。
限制总代和二代之间时限内解决问题,如三天内,超讨时限,二代可以投诉或者华为有惩罚机制。惩罚措施总代和二代分别设总分制。
结果:总代提单迅速,沟通时间变少。
3、华为评审时间过长的系统解决办法
二代感知华为评审时间过长,泛指二代把下单信息给总代,到订单复核完成(也就是供应链开始备货)。
华三:二代感知华三的时间约为15天。与总代协调、华三评审这类时间至多在7-8天。
华为:30天的客户感知期,除去订单后15天,前面的时间是15天左右。所以华为、总代、二代都要对这段时间负责任。
系统:系统可以发挥的作用流程搬入系统,将信息呈现出来,并设置规定作业时间,以及系统无缝提醒、告知、催促相关人员快速完成。再进一步,整合流程人员,减少人员,增加效率。二代也可以对总代的整体配合度打分。
收获
通过打造订单可视化系统,改善供应链环节流程、加强信息互通,使华为与总代、二代之间更高效地配合,形成了流转更高速的循环。